(资料图片)
时光飞逝,岁月如梭,2023年已经进入了4月20日;疫情三年,我们尝尽了酸甜苦辣,看清了人间百态。这三年有人欢喜,有人忧愁。当一切恢复正常后,我们以最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新一年的工作中,为了自己的一日三餐而四处奔走,并为了全家的幸福生活而战斗到底。
近日,在网上看了一篇关于郭沫若的文章,里面的内容基本上都是批判性质的,甚至直言不讳地认为郭只是一个浪得虚名之辈,空有专家之名罢了;而翻遍了之前的资料,郭沫若在文化界就是泰山北斗的存在,影响力根本无人可以比拟。一时间,就搞不清楚了,郭沫若究竟是大师?还是浪得虚名之辈?
根据资料显示,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出生于四川省嘉定府乐山县沙湾镇一个地主兼营商业家庭,原名郭开贞,字鼎堂,笔名除郭沫若外,还有麦克昂、郭鼎堂、石沱、羊易之等,1978年6月12日,因患大叶性肺炎长期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中国现代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政治家。
事实上,郭沫若是中国文坛上最具争议的一个人物,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文坛同僚,对他的评价都是褒贬不一。郭沫若的身上确实拥有传统知识分子的气节和情怀,但为人自制力极差,虽然慷慨激昂之余也能迸发出豪迈的气节,但更多的时候都只能在理想破灭之下无奈自保。鲁迅曾嘲讽他是“才子加流氓”,胡适觉得他变幻无常、虚伪。这些评价就足以说明郭沫若确实有许多缺点。至于带头挖定陵,更是把他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不过无论是在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还是在解放战争,郭沫若自始至终都站在了正义的一方,自己不仅与恶势力进行斗争,而且还会身体力行在战场上担任医生;如此坚定的爱国精神,无疑感动了广大人民和社会各界。此外,他的成就也是实实在在的,并不是吹出来的,为祖国和人民留下很多宝贵的文化财富。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