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在南京闹市区淮海路与延龄巷的交界处,坐落着一座古朴庄严的青瓦白墙建筑,叫“金陵刻经处”。4月22日、23日两晚,“金陵刻经处”被搬到了浦东新区群众文化艺术馆东·剧场。作为第12届浦东文化艺术节参演剧目,讲述“金陵刻经处”创办者杨仁山故事的南京市话剧团大型原创话剧《刻经》连演两晚。演出结束,上海观众向南京话剧团的演员们报以热烈掌声。
《刻经》原名《杨仁山》,由江苏省一级院团南京市话剧团创排于2018年,由高城编剧、胡宗琪导演,为国家艺术基金舞台创作资助项目、江苏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项目;获2018紫金文化艺术节优秀剧目奖、江苏省第十一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南京市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荣誉奖,主演杨彦因饰演杨仁山一角获紫金文化艺术节优秀表演奖。
杨仁山是近代最早一批走出去开眼看世界的中国人,他创办金陵刻经处,只为梦想中国“不出百年,必与欧美诸国,并驾齐驱”。金陵刻经印刷技艺是中国雕版印刷工艺中历史最悠久、影响最深远的一种。金陵刻经版式疏朗,字大悦目,刻印考究,纸墨精良,被称为“金陵本”。1866年,杨仁山主持刻印《净土四经》标志着“金陵刻经处”创立,中国古代雕版印刷术由此在“金陵刻经处”薪火相传。2006年,金陵刻经印刷技艺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刻经》讲述的是1911年10月8日杨仁山生命最后一天发生的故事。一场改变中国历史的革命即将爆发,南京城内草木皆兵,剑拔弩张,杨仁山即将走完人生路程。这天,杨仁山随身携奉的一卷《金刚经》的来由,似一块记忆碎片凭空消失了。清晨,杨仁山正为《金刚经》之事所困惑,院内突然传来一声枪响,官兵瞬间包围了刻经处,准备抓捕院内的革命党。墙里墙外,两个世界,危机四伏,一触即发。杨仁山一边寻找丢失的记忆,一边面对后辈和刻经处的安危与未来。
杨仁山在晚年穷其所有,保护“金陵刻经处”,把自己的宅邸捐给“金陵刻经处”,使得这门技艺至今没有失传。在《刻经》的舞台上,观众看到了这门手艺传承背后的匠人精神,也看到杨仁山身上的家国情怀、民族精神。为还原刻经处的佛经版墙,剧组制作两万多片佛经版,并在经版上刻好佛经,置于舞台之上。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感动人心。
本文作者:施晨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