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举蜀国之力七次北伐无功而返,耗尽了蜀国的国力,最后被邓艾一击而败,刘禅出城投降。
我们做个假设,如果诸葛亮真取代刘禅之位,会发生哪些改变呢?无外乎诸葛亮的权力会更大,汇集起更多的资源来用于北伐。但诸葛亮担任丞相时刘禅已经举全国之力支持他了啊,结果还是一次次无功而返。
诸葛亮是属于那种临事而惧、事必躬亲的人,从军事才能上来看,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白河淹曹仁、赤壁之战、计取荆洲、取西川、七擒孟获、六出祁山这些战役中,都展现了诸葛亮卓越的军事才能,这一项肯定是没问题的。但是在军事人才培养和战略延续上是不成功的,以致后来出现"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局面。
【资料图】
若诸葛亮取代刘禅之位,他反而不可能一次次亲征,以身犯险,即便他愿意,手下的文臣武将也不答应。蜀国将领堪称帅才的寥寥无几,魏延算一个,但诸葛亮一直对魏延补打信任,处处设防,魏延能统军北伐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可想而知,离开诸葛亮蜀国北伐无疑会更加艰难。最后同样会耗的蜀国国疲民穷。
而且,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也并不具有雄才伟略,作为一个伟人的儿子,从出生那一刻起,他就被众人寄予了巨大的期望。
公元263年,魏国征西将军邓艾奇袭阴平,剑锋直指成都。此时蜀汉最精锐的部队姜维驻守在沓中,二线部队廖化前往支援姜维。结果姜维和廖化被邓艾打败,二人放弃了阴平,退守剑阁。
邓艾由景谷道入,绕后攻打绵竹。绵竹倘若失守,则成都危在旦夕。诸葛瞻临危受命,率领着一帮二代们前往拒敌。这些二代们,有张飞的孙子张遵,赵云的儿子赵广,黄权的儿子黄崇,李恢的侄子李球等。
绵竹之战是汉魏最后一战。战前,诸葛瞻悲愤地说道:"我在朝廷内不能除掉奸臣黄皓,在朝廷外不能制衡姜维,打仗又不能守护国土,我还有什么脸面活着回去呢?"
诸葛瞻在绵竹摆好阵势等待邓艾,邓艾派遣其子邓忠从右包抄,又派遣师纂从左包抄,结果两人都被诸葛瞻打败退回,报告说:"敌人难以击破!"邓艾大怒说:"生死存亡,在此一举,有什么不可以的!"要将两人斩首,于是两人再次出战,击败汉军,诸葛瞻、张遵等人战死。
诸葛瞻的长子诸葛尚,时年19岁,也在与父亲一起的战斗中毅然赴死。
综上所述,若诸葛亮取代刘禅之位,三国历史并不会有大的改变,由于诸葛亮父子建功心切,可能会更快耗尽蜀国资源、民力,蜀国说不定会更早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