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7月27日记者发稿,已有17家财产保险直保公司发布了今年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除了1家公司由于偿付能力严重不足业务基本停滞外,其他16家公司皆正常展业。其中,11家公司的综合成本率高于100%,意味着其承保端面临亏损。
业内人士认为,中小财险公司承保端亏损是较为普遍的现象,而近年来投资端也面临较大压力,因此,中小财险公司经营状况不佳。要打破“越做越亏”的怪圈,还需要从改变战略、改善业务品质等多方面着手。
综合成本率高企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上半年,大部分中小财险公司面临承保亏损。从上述16家正常展业的财险公司披露的数据来看,有11家公司综合成本率超过了100%,这意味着其保费收入未能覆盖支出,承保端面临亏损。
具体来看,瑞再企商保险有限公司的综合成本率最高,达231.72%。合众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和东海航运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综合成本率皆超过132%。综合成本率在120%-130%、110%-120%以100%-110%之间的险企分别有3家、2家、3家。综合成本率低于100%的险企有5家,最低的为美亚财产保险有限公司,综合成本率为68.12%。
为何大多中小财险公司综合成本率较高,面临承保亏损局面?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精算科技实验室主任陈辉对《证券日报》记者分析道,主要是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是多数中小财险公司尚未建立自己的商业模式,被动采取“跟随者”战略,导致其与大型财险公司面对的经营环境一样。在同样的经营环境下,中小财险公司无法实现规模效应,其结果便是经营效率低、运营成本高。二是多数中小财险公司尚未实现经营模式的转型,商业车险综合改革实施之后,车险定价费用率下降,但多数中小财险公司仍维持原有经营模式,导致综合成本率高于100%。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院长谢远涛补充道,险企展业成本除了可变成本还有固定成本,对于中小险企来说,固定成本占比较大,是其综合成本率高企的主因之一。
在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保险学院院长、教授徐爱荣看来,部分中小财险公司综合成本率较高的核心原因,在于其处在“依靠支付很高的渠道费用、销售费用来获得业务”的阶段。
避免陷入同质化竞争
如果承保端亏损,保险公司想要盈利,就必须在资产端发力。而从保险公司披露的数据来看,上半年,其投资收益表现也并不亮眼。
具体来看,前述16家险企中,上半年综合投资收益率最高的为黄河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达4.16%,这也是目前唯一一家综合投资收益率在4%以上的险企。综合投资收益率在2%至4%、1%至2%的险企各有4家、10家,综合投资收益率为负数的有1家,亏损2.45%。
当承保端综合成本率较高,投资端收益率又较低时,险企净利润必然承压。上述16家财险公司中,上半年有10家净利润为正,6家净利润为负。一位业内人士表示,这一结果是在去年险企承保利润较好,留足了责任准备金的基础上实现的,仅看当年情况,形势可能要更严峻一些。
徐爱荣认为,在低利率趋势下,险企投资收益率较低,投资收益覆盖保单成本的难度增大,其面临的利差损风险以及再投资风险都在上升。
在普华永道中国金融行业管理咨询合伙人周瑾看来,中小财险公司必须摒弃规模突围思维,要充分挖掘股东及自身资源优势,聚焦客群与产品,深耕区域市场,优化业务结构,适当做“减法”,走资本集约型的发展路径,基于自身特点寻求新的发展模式,才是可持续的战略选择。
谢远涛表示,中小财险公司要跳出“越做越亏”的怪圈,就不能陷入同质化竞争,必须走“创新+特色”的发展道路。
陈辉认为,从当前资本市场环境来看,保险公司投资收益率下行是必然趋势,若中小财险仍寄希望于通过投资收益来弥补承保亏损,必将导致经营业绩螺旋式下降,亏损面不断放大。因此,必须认识到,财险公司应在责任分担中追求利润,利润的主要来源应该是承保利润,资本投资是为了对保险业务获得的资金进行保值增值。在承保经营上,要改变“跟随者”战略,建立自己的商业模式。
徐爱荣表示,中小险企有三个方向值得探索。第一,苦练内功,进行差异化经营,发挥比较优势,要做“小而美”而非“小而全”。第二,可以聚焦风险保障,着力解决细分客户群的主要痛点,开发简单化、对客户有实质影响、且能形成规模的产品,并提高创新产品的生命力。第三,做好“保险+服务”,既要注重服务体验,又要注重服务价值,积极开展风险减量管理,切实提升客户获得感。
(责任编辑:张紫祎)